中等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技术性人才,更偏向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。而在现行社会形势下,对“工匠精神”越来越看重。“工匠精神”是企业发展的保障,是社会进步的保障,加强“工匠精神”的培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。因此,中等职业院校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,要注重学生“工匠精神”的培育。
1.树立全新的培育目标。“工匠精神”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、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,更强调了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。在经济新常态下,我国经济也呈现出了一些病态,因此要求我们发扬和传承“工匠精神”。在这种背景下,中等职业院校应当认识到“工匠精神”的重要性,结合社会发展对“工匠精神”的需求树立全新的教育目标,从而更好地培育学生的“工匠精神”。
2.融入专业课程。培育“工匠精神”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有效的教育,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,使学生了解、接受并传承“工匠精神”。中等职业教育是突出分科、分专业的专业课程学习,为了更好地培育学生的“工匠精神”,中职院校应当将“工匠精神”的培养贯穿整个专业课程,把“精益求精、刻苦钻研、创新发展、一丝不苟”等“工匠精神”融入专业教学中去,将“工匠精神”的培育当作专业来教授,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、成才。
3.深入推行校企合作。学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的,要想让学生适应社会,经得起社会的考验,培育其“工匠精神”至关重要。以往,中职院校教育主要以知识教育为主,教学模式比较传统,培养了许多高分低能的学生。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,学校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,能更好地培育学生的“工匠精神”,学生可以深入企业,了解企业最迫切的需求和要求,让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,从而激发学生的斗志,促使学生不断创新发展和提升自我。
4.加强就业指导。“工匠精神”强调敬业、刻苦、钻研、创新、精益求精,中职院校要想培育“工匠精神”,在开展专业教育的同时,应当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,将“工匠精神”要求贯彻于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。学生接受教育是为了获得一技之长,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、立足社会。
5.推行现代学徒制。现代学徒制是中职教育改革下倡导的一种新理念,是突出产教深度融合的一种方法,它注重的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言传身教,与“工匠精神”有着一定的相似性。为了培养学生的“工匠精神”,中职院校应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。在开展专业教育的同时,以立足市场需求以及社会发展需要,在教中学、学中改,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,关注学生的个性与特色发展,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专注性、创造性,提升学生精益求精的品质。
6.强化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培养。在中等职业教育中,“工匠精神”培育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有关。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、组织者,长时间的与教师接触,学生或多或少会受到教师的影响,如果教师上课不认真、不负责,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学生养成这种不负责的行为。因此,要想更好地培育“工匠精神”,强化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培养至关重要。作为中等职业院校,不仅要注重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培养,而且也要加强教师“工匠精神”的教育,鼓励教师深入社会实践,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能力和职业素养,进而为学生“工匠精神”的培育提供有力条件。
7.强化职业文化建设。职业文化建设是培育“工匠精神”的重要补充,对培育“工匠精神”有着积极的作用。职业文化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理念,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。高职教育要把这些文化融入平时的教育中,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,制定职业规划。另外,加强校园文化建设,多角度宣传“工匠精神”,以校园活动为载体,举办各种技能文化节、“工匠精神”事迹图片,营造浓郁的职业文化环境,从而感染学生,促使学生去了解“工匠精神”,学习“工匠精神”。
姓名:
电话:
我想报考的专业:
提交
您所提交的信息将严格保密,请静待老师电话回复。